河南省中华德孝示范村建设(泰山村)交流会举行
7月9日上午,由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主办、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民委员会承办的“河南省中华德孝示范村建设(泰山村)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泰山村龙福山庄隆重召开。新郑泰山村作为东道主,将十年来快速发展过程中德孝文化的应用以及中华德孝文化示范村的先进经验,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积极分享给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同时,在到会领导的指导下,希望将这些经验在河南省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乡、村成为中华德孝文化示范村。
2008年,新郑泰山村党支部书记乔宗旺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参观、深入学习和开展大讨论,放宽了眼界,打开了思路,统一了“以孝治村、文化强村、旅游活村、林业立村、生态富村、科技兴村”的思路。其中,“以孝治村”就是要把中华德孝文化用在泰山村的发展建设工作中。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在泰山村,集体改造的墅级社区,一户人家四代同堂也能住的宽敞舒适,村民对家中长辈的赡养受村委监督。每到重阳节这种大型节日,村“两委”都会组织全体村民举行敬老活动,“给老人洗洗脚”、“送一束鲜花”,让儿女在这种形式中体味长辈的艰辛,同时让他们学会感恩。
“以孝治村”不单单体现在“家孝”上面,村委出资建设“百善园”,用剪纸艺术的形式将“二十四孝图”这种德孝文化展示出来,既能形成景点,又能感化村民。同时,村委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准备免费的老年公寓,老人自由入住,村委统一管理;村委投资250余万建设社区医院2400平方米,老人们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医疗服务;村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有大病医疗保险;每位老人百年之后,党员由村党支部召开追悼会,普通村民由村两委敬献花篮,村里还有集体墓地。一系列措施,保证老人“生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葬”,让每一位老人活着的时候自豪骄傲,百年以后走的有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泰山村的德孝文化教育真正做到从娃娃抓起,泰山村专门建设有特色国学教育幼儿园,让小孩子从小明白德孝文化的重要性。
而这些,其实只是新郑泰山村德孝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家孝”的培养和监督,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村民尤其是老人的福利普及,逐渐形成“村孝”的良好氛围。用乔宗旺书记的话说,“不单单要把百姓带富,同时还要保证把百姓带好。”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
中华孝慈文化促进会
美丽中国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